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京津冀协同发展七年回眸·扶贫协作|河北赤城:科技扶贫扶智 结出致富硕果

2021-02-26 05:04: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赤城利用北京对口帮扶契机建设“一站一网一基地”

科技扶贫扶智 结出致富硕果

2018年4月,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全面深化京冀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近三年来,京冀两地深入对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特殊贫困群体、聚焦精准施策,有力促进了扶贫协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利用北京对口帮扶有利契机,赤城县围绕打造北京北蔬菜园、后花园、科技园目标,通过建设“一站一网一基地”,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提升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超市发双榆树店,市民在挑选产自赤城县的蔬菜(2020年7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建起“北京研发、赤城转化”平台

春节假期刚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李红霞就拨通了赤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广明的电话。两人商量着,今年要动员更多农户种植蜂柿番茄,让乡亲们的收入更高些。

李红霞介绍,蜂柿番茄是通过熊蜂授粉生产出来的,果实色泽好、果汁浓郁,售价比普通西红柿高出许多。经过试种,赤城县一些农户尝到了甜头,不断有人向她咨询蜂柿番茄种植技术。“我们正在制定一套适应赤城县的蜂柿番茄种植标准操作规程,要让大家按照标准操作,科学种植。”李红霞说。

去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李红霞通过远程视频、1239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等方式答疑解惑、提供配套服务,帮助赤城县种植户增收的同时,她自己也有满满的获得感。

北京研发、赤城转化。张广明说,得益于赤城县建设的“一站一网一基地”,北京农业专家的科技研究成果,很快就能在赤城的农田和蔬菜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一站”,即赤城县科技扶贫工作站,由赤城县政府和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合作共建,形成“1+2”科技扶贫体系,布局蔬菜花卉种苗繁育中心、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加工和电商销售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有机食品生产辅导及认证中心和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六个中心”,全链条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一网”,即科技扶贫物联网,将全县18个扶贫产业园区纳入物联网管理平台,在各园区安装摄像头及传感器,实时将生产区图像及温湿度等相关参数传送到物联网管理平台。北京科技专家团队与农业园区、市场末端紧密对接,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对园区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一基地”,即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集现代农业高科技于一体,集中试验示范和展示国内最先进的新品种种植和管理技术,带动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变分散经营为物联网下的规模经营,成为赤城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田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扩散核心区。

新理念、新技术的引进,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智慧,提振了贫困群众的脱贫志气。“‘一站一网一基地’做法,推动赤城县实现了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乡有示范园区、县有特色经济的四有目标。”张广明说。

在赤城县盛丰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园区智能联栋温室里,工作人员在查看食用花的生长状况(2020年7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三个“零距离”让北京和赤城联系更紧密

北京车客家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鲜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我们把产自赤城县的160万公斤马营西瓜销售到北京海淀区的300多家社区店,2020年在疫情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马营西瓜在京销售量仍增长到了210万公斤。”公司总经理李晶说,他们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线上+线下服务系统,能够将产地新鲜安全的产品通过集约化方式整车直接配送。

“互联网+菜篮子”,让北京居民享受便利和实惠,让赤城县种植户的优质果蔬有了好销路。李晶介绍,公司通过物联网把赤城县部分园区蔬菜大棚接入车客家园网社区店,各社区店可以实时查看园区生产状况,并网上下单,园区接订单后直接配送到社区店,既保障了园区的蔬菜销售,又使居民吃上了放心菜。

在赤城县种植户和北京社区居民实现产销对接“零距离”的同时,专家服务“零距离”和示范推广“零距离”,使“北京研发、赤城转化”科技协作扶贫模式更加有效,也让北京和赤城的联系更加紧密。

专家服务“零距离”。赤城县科技扶贫工作站开展了1个贫困村1名科技特派员行动,在物联网管理平台开通1239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畅通国家、省、市专家团队直接服务。不管专家在哪里,只要有网络信号,打开手机物联网就可以实现“专家到地头”面对面服务。

示范推广“零距离”。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集中展示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新品种7大类39个,配套示范有机基质栽培、漂浮板育苗、水肥药一体机等21项新型实用技术。相关技术成果在全县推广,惠及了各扶贫产业园区及全县贫困人口。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支撑作用,赤城县主动与省科技厅、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市科委、海淀区人民政府对接,实施“五方联动”。即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战略协作,推动农业产业走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个“零距离”与“五方联动”,助力赤城县形成“2环3带18个示范基地50家龙头企业”的扶贫产业格局,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4.3万亩。赤城县建立了蔬菜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了马营西瓜、赤城赤芍2个地理标志品牌,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1个、认证面积8533亩,产品品质实现了大提升。

图为赤城盛丰农业产业园的秧苗长势旺盛。 (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李艳红摄

市场化运营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协作为媒,科技为源,“一站一网一基地”建设为赤城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强大力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一站一网一基地”怎样更好发挥作用?

赤城县充分发挥京赤科技扶贫工作站作用,整合专家教授和相关部门力量,构建产、学、研一条龙体系,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市场化运营之路,促进科技产业长效发展。

“我非常看好赤城的冷凉气候优势,这里的无公害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北京易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瑞芳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与赤城县农业农村局签约,决定市场化运营“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园区”,在全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园区、企业与农户多赢。

据介绍,去年北京易农公司已为赤城县1万多亩冷凉蔬菜提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今年以来,他们新完成了1万多亩土地的测绘工作,为后续的精准服务提供了基础。

谈起“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董瑞芳滔滔不绝。“以最普遍的农药使用问题为例,提供社会化服务,让大面积的蔬菜同一时间喷洒农药,可以保证蔬菜品质,减少农药残留。”董瑞芳说,市场化运营能够最大程度地做到打造品牌、优质优价、诚信经营、降低交易成本。

根据规划,通过市场化运营,赤城县将把“科技示范基地+物联网+扶贫产业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科技协作扶贫模式发扬光大。运营企业在实现利润的同时,研究推广5G、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装备,为规模农业企业和乡村农业园区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实现科技示范基地长效运转。

“一站一网一基地”的高效运行,也坚定了乡亲们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信心。赤城县大海陀乡高栅子村村委会主任范德智告诉记者,在北京专家的帮扶下,村里种植的高架豆角等蔬菜品质好、价格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我们村现有167个蔬菜大棚。今年,我们要再建300个蔬菜大棚。”范德智说,在现代化种植模式下,一个蔬菜大棚就是一个生产车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乡亲们的干劲大着呢。”

(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在赤城县京赤科技示范园内,工作人员在查看南瓜的生长状况(2020年7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亲历者说

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霖

百万“扶贫羊” 津承“山海情”

2月23日夜,零下10多摄氏度的塞外寒风凛冽。在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的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一间办公室里灯光亮着,副总经理李明霖在电脑前搜索资料,为进一步提升羊羔产肉量寻找新路径。

夜晚的风透过窗户缝隙吹进屋来,李明霖打了个寒颤。他忽然想起来,第一次踏上脚下这片土地时,旷野寒风带给他的感观刺激。

2017年,为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天津食品集团在围场实施了“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化扶贫项目”,并成立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2018年11月,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后不久,天津食品集团的李明霖就来到这里。

为了让更多群众加入“生态羊”养殖行列,结合当地实际,“百万只肉羊项目”出资金、出人力、出方法,走入企就业、入股分红、份养自繁、寄养托管、订单收购等特色道路。作为技术部门负责人,李明霖既要出力,还得出方法。

“虽说是负责人,其实也是‘光杆司令’。”想起过去,李明霖嘿嘿一笑。作为公司派驻当地的技术“先锋军”,他开始了技术拓荒之旅。

来此之前,畜牧业科班出身、有着7年一线工作经验的李明霖也意识到自己会面临巨大挑战:从熟悉的奶牛养殖向陌生的羊羔养殖跨越。挑战之外,他还暗自定下了为项目建起一套制度化生产流程,实现羊羔“多配、多孕、多产、多活、快长”的“四多一快”目标。

牛和羊都是反刍动物,但两者在养殖上却差异颇多。仅在喂养一项,李明霖就做足了功课。

网上找资料,线下读专著,向大学老师请教技术,找当地养殖大户学经验。除了学习理论,他还每天扎在羊舍里搞实验,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经验。“天冷的时候要多喂玉米,在玉米、秸秆之外加入当地特有的草料,每天都要查看羊是否膘情适中。”李明霖说。

半年多时间里,李明霖从零起步,初步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如今,通过统一饲料配方和防疫手段,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了羊羔受孕率、产羔率和成活率的大幅提升,也为当地养殖户探索出一套科学养羊方法。

推广技术和方法,关键在人才。“光杆司令”李明霖逐步带出了一支本土技术队,5名配种员和4名兽医全是当地人,这为他向当地养殖户推广科学养羊方法、减少动物疾病、提升养殖效益奠定了根基。

2019年,李明霖结合当地小尾寒羊产羔率高,以及澳洲白或杜泊羊产肉性能好的特性,发现杂交后产出既有多胎性能,又能提升产肉性能的优良后代。

与所有新技术一样,改良品种在当地最初的推广并不顺利。李明霖有些无奈:“养殖户怕新技术失败后,不仅没有增加出肉量,还加大了胎间距。”

一筹莫展之际,西龙头乡的一个养殖大户给了李明霖100只羊进行配种。

40天的时间,李明霖度日如年。直到B超显示100只羊全部配种成功,受孕率没有出现大波动,他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成功的喜悦加上对养殖户能够增收的憧憬,让他激动不已。

此后,当地畜牧站顺势而为,为选择改良品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补贴,津垦奥公司提供免费技术支持,让更多贫困户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的羊羔。

随着选择改良品种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李明霖和技术团队到各村进行配种的工作也日渐繁重起来。山高路远,崎岖难行,头顶星光而出,身披月色而归,他们始终奔波在路上。

现在,李明霖已成为津垦奥公司的副总经理,各类管理事项增多,但他前往贫困户家中走访的频率却丝毫未减。

今年春节前夕,李明霖开车专程到六合店村的贫困户韩凤祥家,提醒老韩做好羊舍的保温和通风,排查羊羔的呼吸道疾病,对待产和已产羔的羊进行护理,询问饲料是否充足,不厌其烦,只为让每个贫困户过个放心年。

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李明霖和其他8名来自天津的同事一起留在围场过年,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回家。

两年多来,每天上班前、下班后,通过视频报平安成为李明霖夫妻俩的默契。提起妻子和孩子,这个工作上的硬汉语气变得温柔:“阴天下雨的时候,忍不住担心天津家里的情况。看到他们娘儿俩安心在家,我心里才踏实。”

把对家的惦念放在心里,将他乡当故乡。李明霖说:“当初,不到35岁的我们自愿来到这里。现在,看着脱贫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内心倍感自豪。”

产业项目的落成和见效,给群众带来了收益,带来了希望。到2020年底,项目带动30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

冷凉气候中,层峦叠嶂间,李明霖和他的同伴一起唱响新时代青年的青春之歌。 (河北日报记者 冯阳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