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的城市天际线会是什么样?未来石家庄 建筑长这样!

2021-03-25 05:28: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把人的感受和城市美观联动起来

记者:孔总您作为受聘专业技术团队成员参与了《导则》的编制起草。您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未来石家庄可能出现哪些变化?

孔令涛:今后石家庄,会是一个舒朗有序、现代时尚、多元包容的城市风貌。

记者:舒朗有序,包含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城市天际线吗?能否就天际线的设计理念进行一下解释?

孔令涛:包含。城市天际线实际上是城市建筑风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曲乐章,那么天际线就是五线谱上的音符,应该有高低起伏的节奏变化。在原来高容积率、高建设强度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当下城市背景建筑主要集中在100米高度的局面,从城市外围来看,城市上空是一条单调乏味的水平线。《导则》将“成组成团”“错落有致”作为天际线设计的目标,力求把水平线变为起伏优美、变化丰富的曲线。

另外,城市天际线应该包含两个维度的思考,一个是从城市外围眺望所看到的城市轮廓线(天际线)。另一个是城市中观层面的天际线,也就是城市街道或开敞空间界面的天际线。

记者:您刚提到的两个维度中的另一个是城市街道,这在《导则》中也有细化,包括控制商业街的城市界面贴线率、严格控制沿街住宅建筑的高厚比等。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什么?

孔令涛:街道是承载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根据街道不同的功能属性采用不同的建筑管控策略。商业性街道更多的要考虑商业界面的延展性以及人们行走其间的连续性,那么自然有贴线率的一些要求。住宅建筑的高厚比主要是控制沿城市南北向街道布置的住宅山墙立面的形体比例,避免出现刀片楼、烟囱楼,以及过于封闭的山墙立面,更多的让建筑与街道对话、与城市对话。

石家庄的街道很多都在百米宽,为什么这么宽的街道,人走在其中依然有身处峡谷的压抑感?主要是因为街道两侧过高、过密的高层建筑在街道平面轮廓以及街道天际线之间的三维空间缺乏有机组织,形成了过于单一、封闭的街道空间。城市街道应该形成有韵律的、丰富的、开阖有序的空间场所,所以街道的三维轮廓包括天际线应该和街道的功能属性以及所要呈现的环境氛围结合起来。

记者:这其中提到的很多专业术语,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说《导则》中提到,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城市界面,通透率应不小于40%。您是否可以解释一下,这对于城市的意义是什么?

孔令涛:简单来说,通透率指的是沿街高层建筑之间的空隙与用地宽度的比值,空隙占比越大,通透率也就越高,城市的景观也就越空旷、通透。但也不是越大越好,通透率过高会造成城市有限土地资源的浪费,我们需要在通透舒朗的城市景观与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之间,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记者:那这个40%的合理数据是怎么来的?

孔令涛:我们对其他城市的通透率数值进行了细致研究,同时也结合自身地域情况及气候特征进行了大量的模型推演。在一般区域,我们采用40%的通透率进行控制,这与国内其他城市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特殊区域,比如大型公园、绿地、水系周边,我们甚至将这个数值提高到65%,这确实是高于其他城市的,在这方面我们控制得更加严格,从而在这些特定区域形成更加通透、疏朗的城市空间。

记者:《导则》中还提到商业建筑沿街底层近人部分应重点设计。比如采用大面积通透性橱窗、简洁有序的门头店招设计。这些细节,也是在以往的城市建筑规划中不多见的。

孔令涛:大面积通透性橱窗在一些发达城市是一种常见做法,但石家庄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城市街道微环境的塑造是不太受关注的,现在在《导则》中把这些明确下来,就是要营造良好的街道生活氛围,为人们提供更多通透、明亮,更加安全的街道环境。

不论是橱窗还是空调,看似细小,但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最直接的。人在与建筑、街道、城市空间的互动中感受到友好,我们的城市才更富活力、更具魅力。

记者:很多人对《导则》中“沿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的楼前区域不得设置停车位”比较关注,在停车位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是否会加剧停车难?

孔令涛:过去,我们的城市管理过多地关注车,而忽略了本应作为城市主角的“人”,有限的街道空间资源被大量的车所占据,造成了非常差的步行体验,有些地方甚至寸步难行。同时一些本来应该疏朗、有序的城市主要街道,因为大量机动车的占据而显得杂乱、拥挤。实际上新建项目的停车配比是满足配建标准要求并考虑了实际需求的,我们应当更多地思考将车放在哪里的问题,是沿街停放与人争地,还是停放在地下空间或其他相对背离主要街道的次要空间。我认为在城市主要界面上,车更应该让位给优美的绿化景观和更安全、便捷的步行空间。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