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的城市天际线会是什么样?未来石家庄 建筑长这样!

2021-03-25 05:28: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最大限度增强百姓的居住体验感

记者:市民对《导则》的关注,更多的在于一些易于理解的条款,比如住宅建筑除历史遗留项目外,建筑高度不得超过80米。这对于石家庄市民来说,最大的获益点是什么?

高增棉:是居住舒适度的提高。过去一段时间,石市住宅容积率较高,大部分的建筑都在30多层上下,过高的建筑群体密集出现,造成日照不充分、立面压抑、群众的居住体验感降低。

居住建筑高度降下来以后,有利于丰富城市天际线,提高居住舒适度,结合建筑面宽、通透率、高厚比等手段的综合控制,形成“舒朗通透”的城市景观。

记者:严格控制沿街住宅建筑的高厚比,鼓励住宅建筑加大山墙进深,这些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孔令涛:城市风貌的公共利益跟居民的居住需求之间,还是有一些冲突与矛盾的。

现在住宅市场上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容积率降低以后,为了追求住宅的品质,住宅的南向面宽越来越大,东西向山墙越来越薄,就成了俗称的“刀片楼”。

在有些南北走向的街道上,山墙立面上甚至连一个窗户也没有,这样城市的沿街景观会非常单调、封闭,看上去很不舒服。我们支持居住空间的品质提升,但也不能无条件地放任大面宽、窄进深的住宅建设,《导则》最大程度上兼顾优化户型设计和提升城市建筑风貌的要求,希望两者之间有一个兼顾与平衡。

记者:《导则》对建筑面宽也进行了严格控制,目的是什么呢?

孔令涛:原来在《石家庄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对高层建筑面宽控制在60米,这个控制已略严于其他城市了,但是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的高强度建成,产生了“沿街一堵墙”的问题,面宽过大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次《导则》结合石市的实际情况,将高层建筑的面宽控制由60米收紧到了45米,在特殊情况下还要进一步减少,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界面密不透风、高层建筑对城市道路过于压抑的问题。

记者:《导则》中还提出,优化退道路红线距离。这是否能解决学校、医院在特定时段拥挤的现状?

孔令涛:其实之前相应规范也有这个要求。要求退红线不小于20米,一些单位确实也退了20米,但是把管理边界就直接贴红线来做。比如说,学校的教学楼是退了红线20米,但是学校的围墙和大门基本上就贴着道路了,那么家长的等候空间全部都要拥堵在城市街道上面。今后这样就是不允许的。不管是家长等候接孩子还是患者等候开车进医院,这些机构都要给出相应的缓冲空间,不能占据公共道路资源。

记者:《导则》鼓励建筑底层架空,建筑底层作为公共休闲、交通、绿化等公共开放空间。这是否意味着,老百姓会有更多的休闲空间?

孔令涛:是的。过去,由于我们城市的气候原因、开发建设的成本等问题,建设单位不愿意去做底层架空。

为了提升居住空间品质,给大家创造更多开放的公共空间,《导则》鼓励有条件的建筑底层架空。为了真正达到开放、共享的目的,《导则》中提出架空部分要满足相应高度等要求,而且要明确架空空间作为交通、休闲、绿化等公共空间不得挪作他用,在这种情况下,架空部分的建筑面积,是不计算在容积率里的,也不计算建筑密度,从而鼓励建设单位更多地提升住区空间舒适性及公共性。

记者:我也翻阅了其他城市的建筑风貌规划,石家庄还设定了关于建筑头部和顶部的要求,这具体指什么?

孔令涛:你回头看一眼我们旁边这栋楼的楼顶,也就是我们说的顶部,一个铁质的架子是吧?是嫁接到这栋建筑之上的,美观吗?

当前高容积率、大面宽、“齐平头”已成为石市风貌最突出的问题,对城市天际线造成很大的影响。前面我们提到了城市宏观、中观层面的天际线,而高层建筑的顶部轮廓则构成城市微观层面的天际线。本次《导则》中将丰富建筑的顶部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条款,拿出了很大的决心和勇气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是比其他城市更加严格的。

记者: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

孔令涛:《导则》要求的不是在楼顶搭架子、做装饰,而是结合顶部适当比例的形体变化,通过局部户型面积、轮廓的收进来形成建筑顶部整体上的丰富层次,这些都需要《导则》制定一些条款来引导建筑设计的精细化。(河北日报记者白云、任学光)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