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生:构建河北文艺的平原审美意蕴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0-31 09:05:20 责任编辑:侯猛

  而铁凝《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等作品中那古老的村落、大片的庄稼地、忠诚朴厚的农民,也展现了华北平原上多彩的图景。无论是其中的“麦子”“棉花”,还是“青草”“茯苓”,都成了华北平原文明的符码,承载着社会的文化变迁,传达出质朴粗犷、刚柔并济的美感。《笨花》更是以冀中平原上一个小村子为蓝本,将变幻莫测、跌宕起伏的历史融于普通人的命运起伏之中,艺术地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丰富深厚的世态风情。所以有评论者说,《笨花》用一种流水般的细腻与微波展示华北人民在特定年代的精神面貌,以微小的生活画面展示时代的大变化,表现出一种平原美学。

  《天天都有大太阳》《牵牛花》《运河往事》等河北近期出现的作品,也囊括了大量的平原信息:阳光、村庄、篱笆门,以及乡村落日、无际的棉花地、巍然屹立的大树、在麦田里劳作的父老。这些纯朴的意象,流淌在故乡平原之上,展现出优美的场景,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家乡的深刻变化,以及平原人对人性尊严的捍卫和诚信道德的坚守,彰显了华北平原的流风遗韵。

  上述这些作品中,华北平原这一原初性场景不仅为作家提供了丰厚的写作资源,也引领作家去发现那如平原一般本真的诗意。华北平原的广阔博大,平原上优美的湖淀、挺拔的树木、勤劳的人民,无不呈现出坚韧与包容,率真与豁达。通过闪烁着人性的温情之光的描述,表现出作者对家园对生命的朴素挚爱,对家乡亲情和温暖美好的回忆。作品浪漫的想象和诗意的表述展露出了鲜明的地域性品格,呈现出沉郁缅远的美学韵味。读后让人们看到,在坦荡无垠、寂寥沉稳的平原乡村,蕴藏着日常生活的神奇和丰富的生命景观。

  但综合考察当今河北的文学艺术创作,我们还没有把华北平原丰富深厚的审美意蕴完整建构起来,我们的作品有的是鲜活的情节,有的是对地域生活场景的展示,但缺乏的是对材料的审美感悟,缺少对意蕴世界的发现。而文艺作品要具有永久的艺术价值,应表达人们那种诗意的栖息,展现对审美意象和悲天悯人诗性关怀的追求。华北平原作为河北作家重要的精神原乡,这里的地域文化环境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创作者应珍视这历史性存在的地域风情、文化积淀,在作品中塑造平原意象,表现人民顽强的生命意志和慷慨重义的性格特质,用文学艺术展示一种独特的、气韵生动的自然和社会场景,勾画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从而丰富地域美学内涵,让华北平原像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山东高密、贾平凹的黄土高原一样丰富生动,充满审美意味。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