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谣》:演活了孝悌之事

2016-10-08 01:02:2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凯
10月7日,大型蒲剧《枣儿谣》在河北会堂倾情上演。故事以吴伯宗万里寻弟为主线,以一首稷山民歌“枣儿谣”贯穿始终,剧情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枣儿谣》剧照。杜船摄

《枣儿谣》剧照。杜船摄

    河北新闻网10月7日讯(记者 李为华)一张简陋的床铺,一位的病怏怏的农妇,一份临终的嘱托……伴随农妇含恨离去,哭声顿起,撕心裂肺,一开场《枣儿谣》就给观众呈现出一个高潮,把观众引入一场悲壮的故事中。

    10月7日,大型蒲剧《枣儿谣》在河北会堂倾情上演。故事以吴伯宗万里寻弟为主线,以一首稷山民歌“枣儿谣”贯穿始终,剧情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剧中的吴伯宗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艺华扮演。吴伯宗妻子枣香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贾菊兰扮演。“两朵梅花”唱腔或慷慨激越、悲壮豪放、荡气回肠,或委婉凄凉、抒情柔美、自然流畅,唱出了失弟心切,念出了焦急无奈,演出了艰难困苦,道出了人间真情,弘扬了孝悌之义。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在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多次谢幕,贾菊兰、褚晓丹和王艺华又分别返场表演了《青丝恨》《沙家浜》和《寇老西升堂》选段。“河北的观众太热情了,对我们演出的肯定让我们很感动。”王艺华感叹道。

    “河北的观众很热情,特别懂戏,在该给演员鼓励的时候都在鼓掌叫好。10日晚我们将在石家庄人民会堂演出《洗雪铁丘坟》,这让我们十分期待,届时我们将在演出中给观众们奉献上我们蒲剧的绝活帽翅功。”来自山西的兄弟院团临汾蒲剧院小梅花蒲剧团团长杨峰说,为了支持自己的家乡戏,也提前感受一下河北观众的热情,他特意从山西赶来坐在观众席上观看了这场演出。

    在演出前一个小时,一位老人坐在剧场门前,她就是三十多年前从山西来到石家庄的王桂娴。王桂娴今年68岁,从小就爱听戏,她告诉记者,在石家庄很少能听到自己家乡的蒲剧,得知有蒲剧演出后特别高兴,早早让孩子从网上订了票。“我就怕到时候取票来不及,我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5点就到这了,把票取了我心里就踏实了。这次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三家人,我们都是运城老乡,约好一起来听家乡戏。”

    同王桂娴一样,运城老乡们齐聚河北会堂来感受乡音。“这场演出我们必须来,送到家门口的家乡戏我们怎么能错过。”70岁的老人张俊才激动地说。“对,必须听,平时我车里放的全是蒲剧,现在终于有机会能到现场看演出,太难得了。”石学友随声附和。

    观众被剧情感染,一阵阵掌声雷动,一次次珠泪潸然。在演出中有一位戏迷一直在卖力地鼓掌,不断地叫好,他就是特意从阳泉赶过来的资深戏迷王文书。他今年50岁,爱戏已经有24年了,是阳泉戏迷协会的资深票友。“9月28日开幕式的时候我就来了,一直到10月1日才回去上班。知道今天有山西的梆子,我是特意跟人家调了班赶过来看的。这场演出太精彩了,我以前在太原文化宫看过《枣儿谣》,这场戏的年代跨度很大,从年轻到中年,王艺华老师演得非常棒!”

《枣儿谣》剧照。杜船摄

《枣儿谣》剧照。杜船摄

    记者注意到,观众席中还有两位特殊的“角儿”。“今天的演出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舞台、音乐,还是动作感觉很特别,我特别喜欢,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来自韩国首尔的姜善花来中国已经有两年了,对中国的戏曲情有独钟。“音乐、艺术都很好,很美,很好听,没有国界。”来自英国的小伙瑞恩用并不熟练的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也表示出了一点遗憾,“我的中文并不好,如果有英文的字幕就更好了。”

    在众多老戏迷当中,一群年轻面孔格外显眼。“我们都是石家庄学院学习声乐的学生,听说有这个演出,我们60多名同学一起组团过来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一个名叫刘思雪的同学说。

    这场视听盛宴激发了观众对亲情伦理的深层次思考。“人们都说‘喜见蒲苑两朵梅,枣儿谣里讲孝义’。今天的演出实在是太精彩了,剧情特别感人,我觉得我平日工作忙跟兄弟姐妹们走动也少了,看了这戏特别想他们,以后要多跟他们联系。”市民张女士说。

    “表演十分精彩,剧本也很有特点,还宣传了弟子规这种传统文化。作为一部新戏,主演都是‘梅花奖’得主,阵容非常强大。”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对演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枣儿谣》剧照。杜船摄

    相关阅读:

    《枣儿谣》:新编大型历史题材剧,源于清代山西稷山吴城村村民吴绍先的真实事迹。全剧以吴伯宗步行三万里、途经十七省、历时十八年,寻找幼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两个兄弟为主线,讲述了他为了寻找兄弟,跋山涉水、沿街乞讨、受尽欺凌、冻残身躯,终于找到兄弟,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的故事。康熙皇帝钦封吴伯宗为“大清义民”,并赐其金字御匾“兄弟孔怀”。本剧彰显了主人公至仁至义的兄弟情怀,唱响了一曲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亲情悲歌,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蒲剧: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而得名。

    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山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和河南古陕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蒲剧唱腔高昂 ,朴实奔放 ,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擅于刻画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

    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运城市蒲剧团是蒲剧界历史最悠久、品位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艺术团体。该团曾多次赴京、津、沪及川、陕、豫等地演出,多次参加全国性和省级戏曲调演,曾多次获得文化部、中国戏剧节、电视飞天奖等国家级大奖和省级戏剧调演大奖,以及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该团力量雄厚,演剧目丰富。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闫逢春等曾在团献艺授徒,新一代蒲剧表演艺术家武俊英、王艺华、吉有芳、贾菊兰相继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而载誉剧坛。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王艺华与《枣儿谣》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6-10-07 22:51:24

由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创作编排的清代亲情大戏《枣儿谣》在河北会堂上演。蒲剧《枣儿谣》讲述了主人公吴伯宗谨记母亲临终嘱托,为寻找被拐卖的两个兄弟,抛家舍亲,跋山涉水,一路乞讨,历时18载,行程3万里,吃尽苦难终于找回兄弟,被康熙皇帝封为“大清义民”,并赐其金字御匾“兄弟孔怀”的故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