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物|吕建江走后,他们都是“老吕”

2020-09-17 05:31: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警界招牌,用心呵护

“深呼吸,深呼吸。”2019年处理一起纠纷时,侯龙讲法律、讲逻辑、摆事实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对方就是听不进去,他不得不走出警务站,到警务站门口大口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要是我的家人,我可能会急。但是这是我的工作,头顶是全省公安系统唯一以民警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站招牌,于情于理于法,我都得回去继续给当事人做工作。”侯龙说。

前些天,范士平也被一位市民“激怒”了:因为电脑不能联网处理不了交通违章,这位市民转身离开时说,还吕建江警务站呢。范士平噌一下站起来,“我说这位同志,你稍等一下,我得跟你解释清楚。”

范士平用了20多分钟,向对方认真解释警务站和公安交管系统联网才能处理交通违章,对方临走的时候笑了,“你态度很好,虽然微笑着拒绝了我。”

范士平谈到这,依然很较真,“我有责任把群众产生的误解解释清楚,这是石家庄街头的一块牌子,我们得把它擦得亮亮的。”

市民的高期望,是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的动力。

范士平值夜班的时候,遇到过两次市民电动车没电的求助,带着充电线的,他就让市民进站里充电,没带线的,他就拿出自己的电动车线给对方用。后来,他给站里提意见,把用来搞宣传的音箱接出一个插线板,专门用来给电车、手机没电的市民应急用。

“谁在外头没个难处,被帮助的群众要是以后也能用这份善意去帮助别人,那不好吗?”范士平从吕建江那学到的为民服务,似乎是没有界线的。

但群众的这种高期望,同时也是警务站的压力。

王永辉遇到过一名市民,求助档案问题,声称联系不到当年接管档案的人。等王永辉费尽周折联系到管档案的人时,人家却说,双方早有联系,且早就回复当事人解决不了。王永辉回复求助者,还没等开口批评他不诚实,对方却要求王永辉再帮忙联系其他部门解决问题。

“不合理的要求你拒绝,就可能会带来抱怨。”王永辉说,即使如此,他对站里民辅警的要求,依然是“多说一句,多做一点,多帮一点”。

范士平经常遇到出租车司机报警,拉的乘客喝醉了不给钱。他和同事就得劝,和喝醉的人又说不清,动辄要花费一两个小时,“这是警务站工作吗?法规条例上写了吗?可你不处理好,说不定就打起来了,有人受了伤,小事就会变成大事。”

辖区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爷子,常和家人怄气。不高兴了,老人就到警务站找民警聊天,光张迎东就接待了好几次。“来了就给老爷子倒杯水,不出警的时候陪他念叨念叨,他消气了就溜达回去了。”

就拿群众问路来说,张迎东对这种求助,从来都是走到警务站外,连比划带解说,实在不行就画个图让问路人带着。“我以前羡慕老吕,都是干警察,有老百姓来求助,他要不在,人家就不搭我这茬。什么是潜移默化?这就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我怎么也成了他。”

警务站的名气大了,全省乃至全国来学习参观的各级单位很多。经常需要把轮休的人员叫回站里帮忙,问9名辅警和12名民警有没有意见,大家都摆摆手。

“其实谁家里没个事儿?谁不愿意休息?出去一说你是吕建江警务站的,大家都对你很尊重,你也得把事情干到那。”杨秋岭认为。

侯龙表达能力不错,接待参观学习的任务,他承担的也比较多。“我就希望这么多来学习的,能把吕建江干实事的劲儿带回去。如果更多的警务站,能像老吕那样把老百姓的事儿当事,把小事也当大事来处理,那擦亮这块招牌的活儿,我们就没白干。”(□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