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物|吕建江走后,他们都是“老吕”

2020-09-17 05:31: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采访手记

一盏灯的力量

9月8日傍晚,记者出差回石家庄,出租车经过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白炽灯把这几个字打得很亮。街头匆匆而过的市民,像潮水一样,过完这一波,还有下一波,除了有事要办的市民,很少有人会朝警务站多看两眼。

等到深夜,你再经过石家庄的任何一条主街道,静寂的城市,散去了车水马龙,街头一座座警务站的灯火通明,让人心安。

范士平的爱人在柳辛庄附近上班,但他们在东三教附近住。遇到爱人上夜班,范士平最爱嘱咐的话是,“有事儿你就找警务站。”

这不仅是一名老辅警的经验,很多石家庄市民也养成了习惯:有事儿,就找警务站。

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挂牌后,老百姓更加相信,这里不但是一间永不下线的警务站,还是各种求助能办都给办的服务站,一个公安形象窗口,一个为民便民的站点。

坦白说,作为吕建江去世后感人事迹的采写人之一,我也一度认为,老吕这样的人太少了。这个警务站是他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和精力,把群众难处无小事做到了极致,把老百姓的事儿都放到了心上才留下来的一块金字招牌。所以他能成为典型,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他的名字成为全省第一个以民警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站。

两年多以后,我再来这间警务站,最大的触动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是会被感染的,把一个普通人放到一个先进的团队中,也会成长成先进的模样。

杨秋岭讲,他利用休息日参加公益活动,对方一听说他来自吕建江警务站,“眼神儿里的光都不一样。”那一刻,杨秋岭的腰板都比平常更挺直了些。

警务站面对接处警的琐碎,让很多民辅警可能一生都触不到什么高光时刻,这个岗位似乎远离“英雄”。日复一日的黑白班轮换,坐在警车里一圈圈围着辖区转,是绝大多数时候警务站警务人员的日常。

但疫情期间收到匿名群众的几次口罩甚至外卖,张迎东说,心里特别暖——这是真心对待群众和认真工作换来的认可,他觉得,这比什么奖励都重。

吕建江走后两年多,他的故事,被制作成了河北梆子现代戏走上舞台,也拍成了电影搬上屏幕。这就像水纹,吕建江所代表的责任通过身边的同事,通过来参观学习的同行,通过他帮助过的人,一圈圈荡漾开来。

这间街头警务站,是一盏灯的力量。

这股力量会生长。

9月4日采访当天,侯龙收到一条微信,他的女儿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和自家的好消息比,侯龙还有一件既意外又高兴的事:在疫情期间,他接送邻居小姑娘上学,小姑娘经常听侯龙讲起警务站的工作,曾跟侯龙提过,也想当警察。侯龙认为那是小孩子随口一说。没想到的是,高考考了600多分的小女孩,果然报考了中国公安大学并被录取。(文/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