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文学四十年回眸:用文字筑起一座抗震纪念碑

2016-07-29 08:44: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孔思远
在这40年中,以唐山作家为主体创构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唐山抗震文学,用审美的形式描绘了唐山从悲壮到辉煌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唐山抗震文学的生成和发展历程,回望唐山人民众志成城、相濡以沫走过的风雨历程,深入探讨唐山抗震文学的人性意义及社会价值,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守真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

    唐山抗震文学的作家们重视自身的亲历性、感受的深刻性、认知的真实性。这些作品有很多是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大大强化了作品的真实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唐山,唐山!》《地震文化与社会发展——新唐山崛起给人们的启示》《唐山四十年:从悲壮走向辉煌》《四十人,四十年》真实记述了震后新唐山的建设所经历的“十年建设恢复,十年经济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十年展翅腾飞”的历史进程,在抗震精神和现代经济文化发展之间架起一座通达的桥梁,展现了唐山这座经济繁荣、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气质,使人精神振奋,备受鼓舞。在这里,有三部作品不能不提及。一部是李志强的《地震往事》,它是一个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童年记忆,完全以儿童的视角来再现大地震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种没有社会意志影响力的孩童视角是非常珍贵的”,显得那样真实和真切。另一部是王林梅的《期待每个黎明》,这是一个女兵的生命叙事,作者以因地震致残后的非常故事展现了一个女兵如何勇敢地生活、写作,用残缺的生命诠释着生活的完美,用不屈的意志叙写着人生的乐章。她告诉我们:“身残了,心没残,思想没残。”书中表现出了一个顽强而美丽的心灵对人生的珍爱,对社会的感恩,对生命的尊重。第三部是程才实的长篇纪实文学《废墟上拓荒的学者》。据笔者所知,在已经出版的唐山抗震文学书籍中,以单个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作为主人公的,尚不多见。该书选材别具视角,因而也就确立了它在抗震文学中的开创性意义。

    长篇小说《凤凰劫》,真实地再现了唐山大地震的悲壮过程和抗震救灾的英雄历程。作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从普通家庭的生活入手,以小写大、见微知著,表现了唐山人民的不幸遭遇和英勇抗争、发愤图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抗震精神。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唐山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场景,十万大军舍生忘死救援唐山,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救助危重伤员,唐山人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都写得真实生动,仿佛就在昨天。长篇小说《等待地震》展现的则是一种心灵的真实。主人公李忽然在地震20多年后回归故里,乍然间又见到了大地震前的怪异现象,伴之而来的是追忆、恐惧、无奈和毅然的抉择,他和叶玉涵之间几十年潜在的几乎已经沉埋的爱情在这个时刻复活得那样鲜活、纯粹。正是这种至真至纯的情感流露写出了这些劫后余生的人们之间的人性本真。作者透过对传统的自然承继和对某种定式的果敢批判,使情感与理智相互融合,将爱情升华为一种闪闪发光的思想,将人物烘托到一个超越时空和地域的纯美、高尚的层面。

    当然,有的作品不仅用写实的手法,也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等艺术手法,增值了作品的内涵,因为象征具有超越形象本身的寓意性。如《凤凰吟》既能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出生活的直接性,又能突破传统,以写意的、抽象的手法挖掘出其深层的现实内涵。小说的题目《凤凰吟》取自主人公思彩凤与林飞凰的名字,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味。思彩凤治疗好截瘫这个世界性难题,既是作者和所有截瘫病人的美好愿望,也寄寓着人类共有的美好愿景:人类所有的疾病、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再如《红轮椅》的题目也有很好的意蕴:红色象征着血液、生命和爱情,轮椅代表着截瘫人的生活。“红轮椅”则表现了残疾人拼搏向上的顽强斗志、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百折不挠的进取力量。还有一些散文和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现唐山人民的美好情怀,如《经霜焦竹声更高》《吊兰飞翠》以具体的物象寄托和赞美唐山人民的人性情怀和道德品质,题材虽小,却别有一番意蕴和情趣。

    不仅如此,唐山抗震文学中一些广播剧、影视剧等长篇文本也都是生活的真实反映,绝少虚构,使得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同时也具有了历史性、哲理性。如电影剧本《唐山大地震》真实地表现了大地震中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它虽然沿用了中国“家族变故+伦理救赎+大团圆结局”这样传统的戏剧模式,但因为其内容的真实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强烈的心灵冲击。作品中大部分情节使用的是大地震亲历者的真实材料或真实遭遇,并从不同角度解析大地震中人性的延展和变异,探寻在这个非常态的生存状态中人性的普遍意义,凸显这场人类大灾难的现实意义。作品对大地震的宏观描述,对个体遭遇的详细体察,对人性的深度透析,也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不仅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陶冶,也给人以史学的真实和启示、哲学的参悟和理解。电影剧本《但愿人长久》则通过一个母亲和三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展现了唐山大地震的发展历程,着重表现了城市与人、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电视剧本《唐山绝恋》以巨大的时空纬度、宏阔的背景场面,对唐山大地震作了全景式的扫描和凸现,事件的各个层面都被共时性地展现出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立体形态。时间与空间的变换给唐山人民的抗灾救灾、重建家园提供了一个艰苦卓绝的活动背景,唐山人民的英雄行为也同时整合着破碎的时间与空间。人物与背景亲和互动,事件本身因为人物的活动而鲜活生动,人物的活动也以逼真的背景原貌而清晰呈现。广播剧本《三个人的月亮》《唐山孤儿的故事》《天堂之梦》所构成的唐山地震生活“三部曲”,真实地表现了唐山人民在地震和重建这一历史阶段真实的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综上所述,以唐山作家为主体的作家建构了唐山抗震文学,为河北、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园地留下了特殊的文本话语。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集萃,在未来必将成为激励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美丽河北的强大动力。

相关新闻

【人民眼·穿越大地震】唐山四十年

2016-07-22 10:31:36

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历史片段里,他们痛过、苦过、哭过、笑过,有的平凡一生,有的弄潮一时,不论遭际如何,他们都从那个共同的起点出发,激荡起个人与时代的命运交响。

地震时庆幸自己救了11位邻居 唐山四十年变化大心里高兴

2016-07-22 09:43:25

今年85岁高龄的侯云享经历唐山大地震时已经年过40,这场经历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幸运地没有在地震中丧生。可看到居住多年的连排房一片片的成为废墟,前一天还在一起说话、聊天的邻居突然离世,他害怕之余更多的是悲伤之情,即使是在40年后的今天,侯云享回忆往昔依旧情绪激动,潸然泪下。

唐山地震幸存儿 四十年后寻救命恩人

2016-06-27 09:30:55

40年前,唐山大地震,9岁的颜廷军因感染破伤风命悬一线。被送往河间抗震救灾医院后,医生和护士整整守护24天,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40年来,颜廷军一直在寻找着恩人,近日终于借助央视《等着我》栏目实现了夙愿。虽然与恩人已阴阳两隔,但这份恩情他将铭记终生。

《唐山四十年:从悲壮走向辉煌》将举行读者见面会

2016-06-20 17:02:43

日前,《唐山四十年:从悲壮走向辉煌》一书举行作者见面会。该书预计于7月28日前,作为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和弘扬唐山抗震精神的献礼与读者见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