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金秋行①】东光“氧生园”:沙土地长出万亩速生杨

2016-09-18 09:16:2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凯
山中有林,不足为奇。然而,在昔日大平原上贫瘠的沙土地,却种活约70万株杨树,成片森林面积上万亩,就很让人惊叹了。在这里漫步,可兼赏历史与生态之美。向西,一条运河古道,似乎还能听到船儿拍打水面的声音。向东,万亩速生杨林,让心享受平静,呼吸变得畅快。

    骑行爱好者在东光县万亩“氧生园”中骑行。  柴庆章 刘峰摄

    开栏的话

    金秋时节,美丽河北惹人醉。

    省委、省政府带领燕赵儿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着力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高标准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今日起,本报开辟《美丽河北金秋行》专栏,派出多路记者探访青山绿水,展示生态河北,集中报道我省在生态修复、建设、管理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反映各地干部群众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付出的不懈努力。

    河北日报记者 庞 超 周万良 通讯员 张耀民

    踩在片片落叶上,任凭温暖的阳光洒在脸上,宋明起面对一棵高大的白杨哼起了小曲。9月16日清早,在南运河畔的这片树林里,他的生活轻松自在。

    54岁的宋明起,是东光县南霞口村村民,每天来两趟森林公园散步,已经成为他和许多乡亲共同的生活习惯。

    山中有林,不足为奇。然而,在昔日大平原上贫瘠的沙土地,却种活约70万株杨树,成片森林面积上万亩,就很让人惊叹了。在这里漫步,可兼赏历史与生态之美。向西,一条运河古道,似乎还能听到船儿拍打水面的声音。向东,万亩速生杨林,让心享受平静,呼吸变得畅快。

    “看,那里就是俺的地。”宋明起打断笔者思绪,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林子说。他还记得2006年的秋天,瞅着那片地里半死不活的花生秧子,一脸茫然。

    原来,东光县位于运河东岸的这片地,土质沙化、贫瘠,孤立于104国道和京沪铁路之间,加之灌溉困难,每年只能种一季大豆或花生。“老天爷欢喜,给下两场雨,就能收一季;要是不欢喜,就连种子钱也收不回来!”宋明起说。

    转年开春,得知东光县免费为村民们提供树苗,一亩地还给90元/年的种树补贴,宋明起下定决心,不再种靠天收的花生和大豆。经过陆续改种,他把15亩地全种上了杨树。

    1棵、100棵、1000棵……在县委、县政府引导下,像老宋一样改种杨树的农民越来越多。到今天,竟然把运河沿岸13公里的沙土地都种上了速生杨,涵盖9个自然村,植树约70万株,形成了速生杨集中片区1万亩,加上周边速生杨总体面积达到3万亩,成为目前沧州市最大的速生杨片区。

    树,一旦形成规模,就能改变气候。过去干燥闷热的附近村庄,变得爽朗舒适。徜徉林间,鸟啼虫鸣、一唱一和,风吹叶动、景美怡人。经过专业部门测算,林中核心区域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超过1万个,最高达到11118个,达到疗养级水准,被当地人称为万亩“氧生园”。

    得益于负氧离子含量高出一般市区约10倍,这里不仅成为东光及周边阜城、吴桥、泊头等县市百姓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还吸引不少京津游客慕名而来。天津市民任雨艳是位旅游“发烧友”,几乎游遍了国内名山大川。这个中秋节,她沿104国道一路开车南下游玩,来到万亩“氧生园”。“靠人工在沙土地种出万亩森林,在平原地区还真不多见。”她说。

    靠着生态氧吧、森林美景,曾经在这片沙土地上辛勤耕作却难以致富的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没想到换个思路,这片沙土地能有好收成!”宋明起笑呵呵地念叨着,1亩地种50—70棵树苗,七八年就能卖一茬、补一茬,林子不减少,收入越来越多。由于种植杨树基本不用人管,宋明起又在万亩“氧生园”附近承包了鱼塘。现在他盘算着把鱼塘重新整修,建个垂钓园,一年又有近万元收入。

    沙土地上种杨树,当地干部群众十多年的辛苦和汗水,换来上万亩生机勃勃的森林,更换来良好生态、优美环境。林中不远处传来欢快的锣鼓声,满眼绿意里红绸子正上下飘扬,那是村中大爷大妈们扭起了秧歌,他们正向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奔去!

相关新闻

东光县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16-06-29 10:32:05

6月24日下午,"青春守护点对点,农村留守儿童共读一本书"系列活动在东光县龙王李乡耿东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东光团县委发起,携手建设银行东光支行青年爱心志愿队,为耿东小学留守儿童带去精致读物和学习用品,并为其中13名贫困留守儿童购置了新衣服。

沧州东光举办首届青年创业创新大赛

2016-06-17 10:20:34

这次参赛的项目将纳入东光县创业项目库,优先推荐创业投资,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贴息贷款、培训辅导、资金奖励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