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健康格局:到2020年河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达20%

2016-11-18 20:43:37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责任编辑:王艳荣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九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也印发健康河北——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推进全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九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达20%,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推动构建大健康格局。近日,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健康河北——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推进全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创建健康促进县(市、区)3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各100个;健康促进社区(乡村)1000个;健康家庭10000个。

    五大基本任务保障健康素养全面覆盖

    提高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素养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健康科普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责任意识;针对目标人群,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肾病等呈高发趋势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妇幼健康素养

    各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利用临床诊疗、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活动等时机,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展青春期教育、学龄儿童用眼卫生以及妇女更年期保健等宣讲活动。

    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继续开展“百院千场健康大讲堂”活动,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培养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队,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讲座;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

    提高基本医疗素养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引导公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防病就医能力;引导树立科学健康观,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重点领域健康素养

    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精神卫生、地方病和职业病等领域健康教育工作;依法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正确报告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开展合理膳食宣传教育,普及食源性疾病防控相关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居民自我心理调节和及时寻求专科医疗服务的能力;普及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核心信息,提高居民对饮水卫生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到2020年完成四大发展目标

    健康素养及重点领域健康素养水平普遍提高。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

    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全省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5%、25%和25%

    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创建健康促进县(市、区)3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各100个;健康促进社区(乡村)1000个;健康家庭10000个。

    省市县乡村五级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网络基本建立。培养百名健康教育省级专家、千名健康教育能手、万名社区健康指导员。

    四大机遇与挑战

    健康问题全社会关注

    推动健康河北建设,不仅要解决好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更要把疾病预防、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作为衡量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影响健康因素叠加

    据全省死因监测数据统计,2015年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2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据首位;另据2015年河北省居民烟草流行监测14个点的抽样调查显示,成人吸烟率达27.27%,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此外,全省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健康教育现状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

    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主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尚未有效建立,特别是农村基层健康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专业健康教育队伍亟待加强,截至2014年,全省平均负荷为每20万人配备1名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其中本科以上仅占25.7%且集中在省市两级,非医疗卫生相关背景占31.1%。现有健康教育传播手段单一、渠道有限,缺少针对性、趣味性和时效性,而各种养生保健虚假广告、信息充斥媒体,误导公众,亟需建立权威、科学的健康科普传播平台。

    健康教育体制机制问题日益突出

    “十三五”期间,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全省健康教育资源短缺、能力不足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推动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势在必行。需要进一步整合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教育资源,加强与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机构的协同联动。

    目前,全省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尚未得到有效激发,医疗机构以及医疗卫生工作者作为健康教育主力军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挖掘和调动,省市县乡村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能力建设和社会动员均有待增强。

    延伸阅读: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资料显示,健康素养是指每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02年,我国卫生部门着手建立覆盖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教育基金,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公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希望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2008年,我国在卫生工作中引进健康素养的概念,启动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了通过各类媒体传播健康素养核心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公益广告,在社区、工作场所等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基于人群开展监测,建立全国性重大项目等一系列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中央财政在2012年批复成立健康教育基金。健康教育也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4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成为《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重要考核指标,同年被纳入卫生统计报表的一级指标。

    201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成为医改的监测指标。

    资料显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08年的6.48%上升至2015年的10.25%。

    2016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列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45元,其中约3.12元用于健康教育。

相关新闻

邯郸市将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工作

2015-10-27 11:04:06

即日起,邯郸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和烟草流行监测调查工作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入户调查方式有序进行。

廊坊成为全省首批健康素养促进试点

2015-04-28 17:27:19

4月27日,我市职业病防治法治宣传暨职业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正式启动。今年是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第一年,工作重点是开展基线调查,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素养知晓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