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调查|河北邢台襄都区:从“好上学”到“上好学”

2020-11-05 05:14: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

“名校+”“名校长+”工程惠及弱校

除了集团化办学,整合升级一般校与高起点开办新学校并重,也是襄都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主要途径。

曾经,邢台市襄都区路家园小学面貌老旧,师资薄弱,生源堪忧。

“那时,路家园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级只有一二十个孩子……”该市马路街小学校长贾建存说,“接收”路家园小学使其成为马路街小学东校区后,他们陆续投入约300万元进行硬件升级,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邢台市马路街小学在当地很知名。随着东校区(路家园小学)日渐“崛起”,一度火爆的招生压力分流不少。多功能厅、体育器材室、塑胶操场、阳光儿童拓展乐园……东校区校园里如今欢声笑语,书声琅琅。贾建存说,东校区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已成为襄都区一所新晋“品牌学校”,学生人数已达1600余人。

由原北陈村小学、柴家庄小学整合而成的邢台市龙泉小学,最开始办学时不到500名学生。校长朱天真说,学校曾是马路街小学的一个校区,而后独立办学,教师队伍中有不少是来自马路街小学的优秀教师,几年间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现有2130名学生,“不仅无片内生流失,还容纳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2018年,该校被评为全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系全区唯一。

除了实施“名校+弱校”工程外,鉴于新建学校社会认同度普遍较低,襄都区还实施了“名校长+新校”工程。

立德小学是一所新校。曾荣获“邢台市十大杰出园丁”等荣誉的李国玲老师,被选派到该小学任校长。

“用环境熏染,用课堂教育,用活动育人。”上任伊始,李国玲制定了三大策略,将培育“有德行、爱学习、能生长的好少年”作为育人目标,和新聘老师一起备课,研究教材教法,通过“家长阳光大讲堂”等方式,让家长切实体会校园文化。短短几年声名鹊起,已有25名青年教师在省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学校不仅被评为“邢台市最美校园”,还被确定为邢台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地。

目前,襄都区共有14所小学、4所中学参与“名校+弱校”“名校长+新校”工程,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弱校和新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教学硬件和师资配置上,基本实现了齐步走,弱校和新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名校的招生压力和大班额等问题也顺势化解。

襄都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赵强列举了一组数字:2016年,襄都区仅30所小学,平均班额60.5人,其中9所学校平均班额超过65人,最大班额达79人。而同期,地处郊区的小学平均班额41.8人,其中5所学校平均班额低于30人,最小班额仅15人。

针对大班额问题,襄都区持续扩大教育资源,实现优质学位供给连年增加。3年来,襄都区投入使用8所小学,新增5600个小学学位。2017年之后的起始年级,班额均严格控制在55人以内。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