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头脑风暴 为梆子声腔市场开拓破题

2016-10-11 21:39: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薇
近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不仅将梆子声腔唱响了石家庄,更是吸引了各地的戏迷票友前来观看。

    河北新闻网10月11日讯(记者李为华)近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不仅将梆子声腔唱响了石家庄,更是吸引了各地的戏迷票友前来观看。为了梆子声腔长久的繁荣,众多顶尖文艺大家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为梆子声腔的发展把脉。在昨日举行的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专家研讨会上,17名专家围绕“梆子声腔传承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传统戏剧剧情如何迎合现代观众口味?

    “中国的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戏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体系,为什么现在只有中国戏曲还活跃在舞台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戏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刘文峰指出。

    专家们认为,梆子声腔首先应该注重新剧本的创作,要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同时也要加强历史剧的改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观。“梆子声腔如果没有站在时代最高点上反应当代生活中的某种困惑、顿悟就不行。” 河北省文化厅原副厅长孙德民表示。他指出,此次展演中的一些现代戏有时代特色,推动了梆子声腔向前发展。

    梆子声腔剧本的编排节奏要加快,这一观点也让很多专家产生共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传统的梆子声腔一出戏演两三个小时,这对现代人来说就太长了。”刘文峰道。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原剧目工作室主任、一级编剧刘兴会指出,现代观众的文学素养较以前有大幅提高,对于剧目中的人物关系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不需要过多的表演赘述。

    舞台背景是加法还是减法?

    “以前的演出只有底幕,没有布景,是到了清末明初时期,西方戏剧进入中国才出现了布景。但是布景和戏曲之间一直是存在一些矛盾的,西方戏剧注重写实,与我们的传统戏曲的意境展现是不一样的。西方戏剧一幕一幕,是相对固定的时空,是通过换幕来变换时空。中国戏曲的时空是变化的,通过跑圆场就可以体现空间几百里几千里的时空变化,是通过演员表演完成的。”刘文峰说道。他认为梆子演出使用布景,还是要分具体情况,如果是固定时空的戏,是可以运用布景的,可以更生动形象,但是如果是时空变换的,就会产生矛盾。还有一些现代戏,运用了话剧形式,是一幕一幕的,这种情况也可以运用布景。但是背景不能影响到演员的表演。

    同时刘文峰还指出,戏曲讲究唱、念、做、打,一旦像歌剧一样靠舞台展现背景,会让演员们忽视了基本功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戏曲的腔调就可以,动作都不重要,这对戏曲人才的培养也十分不利。刘文峰认为,适当地运用背景可以烘托气氛,但不宜多,否则将失去戏曲本身的魅力与韵味。

    同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教授周育德也持此观点。他指出,大量的资金应该更多运用在创作支持上,而非舞美设计。过度重视舞美是违背戏曲规律的。“传统戏曲本身很动人,不靠物质的摆布。”

    而刘兴会则表示,戏剧是吸收了各种艺术手段才形成的,音乐、文学、表演、还有美术等各种艺术融合在舞台上。这些元素都可以有效地丰富梆子的表现形式,更加有吸引力。舞台包装要追求现代化、有个性。不能每个舞台都是一桌二椅,要根据剧情进行一些写意化的点缀,这在现代戏里已经运用得很好了。“《牺牲》一剧的舞美设计我就觉得特别好,让一个小剧场的舞美设计搬进了大剧场里。它运用了‘黑盒子’的理念,进入一个黑暗的状态,控制观众的情绪,演绎一个故事,把观众的情绪吸引进来。这种写意情绪化很好,就是在舞美上的一个很大的创新。”

    梆子声腔唱法能否求新求变?

    无论是老剧的新编排,还是新剧的创作,梆子声腔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一些音乐的烘托,对于这些新进元素如何运用,专家们持有不同的意见。

    刘文峰认为,音乐根据不同的题材还是要有所发展。早期的戏曲就只有打击乐,昆曲之后才有了弦乐,现在这种电子音乐就是后来发展的。在保持原剧种的风格上,音乐还是要发展的,要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新的现代元素还是必须要有的。这不是无原则的,要保持原剧种的特色,主要的唱腔、乐器都不能改变,但是一些节奏的、烘托气氛的音乐都是可以运用的,让观众既觉得新鲜,又贴近生活。“比如豫剧的现代戏《朝阳沟》、《刘胡兰》、《赵氏孤儿》等,虽然音乐加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豫剧原有的特色还都保留着,非常经典,年轻人也都喜欢。新的音乐元素的运用绝对不是舍弃以前的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刘兴会则认为,梆子声腔的发展要扩大音乐的表现力、震撼力,是现代梆子需要的。以前就在茶馆唱给几个人听,现在在几千人的大剧场演出,没有音乐难以调动观众情绪。观众要形成一种共鸣,形成一个场,把观众都带进这个场,音乐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一直有人担心梆子会不像梆子,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就是应该改变唱法,好听才是标准。戏曲没有了观众,就是一个空的艺术。其实现在的梆子和20年前就不一样了,和50年前就更不一样了,每个演员自己也在根据观众的要求在变化。”刘兴会说道。

    同时,他也指出,多种元素的融入,只是改变了梆子的外在呈现形式,而各地梆子的文化气质是积淀在当地人及艺术家身上的,具有地方特点,不可能改变。“我们改变的只是它的形,让它跟现代更贴合,让演出更精彩,但它自身的神韵是我们无法去改变的。”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梆子声腔评论③走近群众,才能接续“源头活水”

2016-10-11 16:28:44

每个剧种背后都有万千戏迷的拥趸,每个剧目的灵感来源也都离不开万千群众生活的“浇灌”。梆子声腔传承发展,进而在世界“文艺之林”绽放光芒,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泓源头活水。

重阳节“陪爸妈看梆子”活动温暖省会市民

2016-10-11 15:38:08

     重阳节的石家庄气温特别低,河北新闻网组织的90后眼中的梆子戏之“我陪爸妈看梆子”特别活动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重阳节河北新闻网送给石家庄老年人的一份心意,当老人节遇到梆子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最佳剧评评选】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观后感

2016-10-11 15:14:47

我是一个年轻的戏曲爱好者,这是我一次有机会在剧院观看河北梆子的演出。如果说让我做一个概论式的总结的话,我愿意用九个子:好演员,好剧目,好团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