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崖古窑”七狮村:千佛洞与土窑层的斑驳岁月

2016-12-20 11:23: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薇
七狮村位于井陉县城南20公里处,沿甘陶河向南铺展开来。七狮村,原名七狮沟,坐落在甘陶河东岸的山坳中,相传因山沟形似七只狮子坐卧而得名。

“灵崖古窑”七狮村:千佛洞与土窑层的斑驳岁月

七狮村的土窑。

“灵崖古窑”七狮村:千佛洞与土窑层的斑驳岁月

推碾子的老人。

    燕赵都市报记者 呼延世聪/文 张昊/图

    七狮村位于井陉县城南20公里处,沿甘陶河向南铺展开来。七狮村,原名七狮沟,坐落在甘陶河东岸的山坳中,相传因山沟形似七只狮子坐卧而得名。明代,不少村民搬出山沟到甘陶河对岸安家,后代也多居于此。村址发生了变化,七狮村的名字却延续下来。

    如今,站在村后的半山腰上俯瞰,七狮村背山面水,群山环抱,甘陶河由南向北环绕村边流过。集中在甘陶河西岸土岩之下的古村落一览无余,呈现出“一面街、两洼、两沟、八圪台”的不规则形状。

    毕家大院搜寻悠悠历史

    据史料记载,七狮村在唐末宋初即有人居住,由高、张氏等立庄。到了元代,因躲避战乱,毕氏也迁居于此。其后,于、王等姓氏相继迁来。如今,井陉县与井陉矿区的毕姓均源自七狮村毕氏家族。

    七狮村村委会主任毕建平介绍说,该村现居村民中70%姓毕,“毕是七狮村的大姓。除了毕姓外,还有王、于、赵、吕、杜、樊、史、胡八个姓氏,基本上村里的老百姓都是这九个姓氏。”

    作为七狮村第一大姓的居所,毕家大院已经在甘陶河边伫立了很久。

    沿斜坡走进毕家大院,房檐上的枯草和斑驳的墙壁映入眼帘。石砌院墙,石头台阶,木质的窗户和楼梯,信步其间,楼梯在脚下吱吱作响,未糊纸的窗户一任阳光照入,荒凉与沧桑感扑面而来。

    “毕家大院有很多小院子,明清时期自南向北连成一片儿,住着毕家人的祖祖辈辈。”毕建平说,“后来,人们把院子中间的连接门改建成了大门,每个院子各成一户,虽然都还是姓毕,但可能已经不是直系的亲属关系了。”

    在七狮村,毕姓作为第一大姓,可以说代代出英贤。据悉,自明代以来,七狮村载入史志的人物就有20余人,七狮村因此以“进士村”“秀才村”和历史文化名村而载入史册,其中尤以毕姓居多。

“灵崖古窑”七狮村:千佛洞与土窑层的斑驳岁月

七狮村千佛洞。

“灵崖古窑”七狮村:千佛洞与土窑层的斑驳岁月

七狮村民居装饰。

    千佛洞中遥想缭绕佛音

    千佛洞位于七狮村西部山体的山腰上,始建于北朝时期,可谓“背倚灵崖、俯瞰群峰、襟怀丽水、胸藏古洞”,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千佛洞所在地原为一个天然溶洞,洞内有大小石佛1000余尊,所有的石佛都是依洞壁凿成,但并非同一时期完成。据《井陉县志料·金石》记载,“千佛崖石窟始建于北魏‘齐河清四年’,已有1500年历史,盛建于隋、唐,宋、明、清历代均有修建”,一度以“千佛洞洞套洞洞中有洞,石琢佛佛连佛佛外有佛”享誉一时。

    七狮村党支部副书记王锁灯介绍说,千佛洞分为上、中、下三洞,千佛集中雕刻于中洞,利用天然溶岩雕琢而成,“你看这些佛像,一千多尊,形态各异,没有重样的。”

    记者看到,千佛洞中洞岩壁布满大小不一的佛像,分层分排,最多处分布有15排,高大者约2米高,微小者约30厘米高。

    拿着一个石佛的佛首雕像,千佛洞看守者说,这是以前盗贼遗弃的,可以看到佛面栩栩如生,尽管破旧但不失神韵。

    一些佛像的下方还有刻字的痕迹。看守者介绍说,“这些都是雕刻者的名字”。而在石壁最高处,隐约可以看到青黄色的壁画,虽有褪色却隐然有一种神秘感。

    王锁灯说,千佛洞也叫千佛寺,原来洞口处依山势曾建寺门牌楼,香火旺盛时最多有百余位僧人在此修行,善男信女都来祈福还愿,其中有十里八乡的百姓,还有做官的。如今,时过境迁,山门早已不见,梵音佛号已经杳然,只留下已经破裂的木鱼守护着洞中百千尊石佛。

    七狮窑层体验岁月斑驳

    “南阁北阁一里多,拉拉溜溜七狮窑。”土窑作为一种建筑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七狮村村民的主要居住场所。据了解,七狮村的土窑多营造于明清时期,选址于“土崖高厚,地质坚韧,避风向阳,道路通达,方便生活,适宜居住”之地。

    “窑中有窑窑套窑,窑上有窑土楼窑。”这是七狮村土窑特点的精辟概括。

    七狮村会计毕栓冬介绍说,七狮村的土窑与陕北的窑洞虽都是一种建筑形式,但有区别,“我们的土窑不仅深而且高,陕北的窑洞一般深度4米到5米,我们的土窑最深能达到30多米,浅一点的也有10米,高度大都在4米到6米之间,最高能达到10米,最低的也有3.5米,再根据使用功能分隔出几间屋,光照和通风都比较好。”

    除了又高又深之外,七狮村的土窑还有着“窑中有窑,窑上有窑”的特点。

    “老百姓在挖土窑时,会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向左或者向右挖一个偏窑,用来盘土坑。”毕栓冬说,当主窑快挖到底部时,又会挖一两个比较矮小的窑中窑,“平时储存粮食,冬天储存山药和大白菜。”再则,在高厚的土层下挖好土窑后,再在土窑上面,挖数眼规格比主窑小而浅的土窑,作为晾晒粮食或储藏存放物品的场所。

    冬暖夏凉的特质也让土窑作为村民的居住场所一直延续,住土窑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用空调,村民们说土窑就是“天然空调”,因此一直对土窑情有独钟。

    目前,七狮村存有明清时期形制各异的特色土窑共186眼,虽然年久破损,但大都经过维修、加固继续使用。据专家考证,像七狮村这样保存完整、规模之大、永续使用的土窑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属罕见。

    作为毕家的媳妇,73岁的史反兰正在家门口的石碾上碾玉米。只见她推了两圈儿,玉米粒便碾成了玉米碴儿,停下来扫一扫,再推几圈儿,玉米碴儿又成了黄澄澄的玉米面儿……史反兰在毕家的土窑里生活了50余年,虽然门前的甘陶河已经断流,但土窑石墙依然厚重。

    土窑层层,草木掩映,古柏灵崖,古洞石佛……正午的阳光下,千年古村七狮村静谧无比,岁月斑驳。

    相关链接

    这样可去七狮村

    自驾车出行:由石家庄市区沿槐安路向西朝鹿泉方向,经鹿泉收费站朝太原、郑州方向进入石太高速;沿石太高速行驶27.7公里,经秀林收费站,右转进入202省道平涉路;沿202省道平涉路行驶12.2公里,稍向左转行驶0.6公里到达七狮村,全程大约1小时10分钟。

    公共汽车出行:可在石家庄西王客运站乘坐至苍岩山或测鱼的汽车直接到达七狮村;或在西王客运站转乘到井陉的井石快客在城外下车,然后再转乘到苍岩山和测鱼的汽车即能到达七狮村。

    火车出行:自石家庄北站选乘4463次、4465次、6031次、6033次列车至井陉下车,出站即有公共汽车直达七狮村。

相关新闻

井陉县七狮村:古村皆土窑 石窟雕千佛

2016-11-29 10:09:41

近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公布,始建于唐末宋初的井陉县七狮村名列其中。村里明、清时期的土窑、石券窑、石楼院、石头四合院等民居保存完好,村民至今仍在居住使用。

热门推荐